每日电视网

动态:走近“铅衣侠”——市中心医院介入治疗医务人员的故事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23-05-21 19:22:0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讯员 刘盼
“我的爸爸是一位‘铅衣侠’。无论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爸爸都会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像爸爸一样的‘铅衣侠’还有很多,我觉得,他们是所有人的英雄。”这是微电影《铅衣侠》里面小男孩在学校面试描述自己爸爸的一段词,而这样的人也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在市中心医院,就有一群“铅衣侠”,他们是介入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产科等从事介入治疗的医务人员。
谈及辐射,多数人都会为之色变。然而,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每天都与辐射相伴,几乎每个手术日都得“吃”到相当于拍千次胸片的射线。他们身穿30斤左右重的“铅衣”,脖子上围着“铅围脖”,头上戴着“铅帽”。对他们来说,“铅衣”虽重却重不过生命,辐射虽大却大不过医生的责任。他们身披“战甲”,从清晨到深夜,无数个日夜,无数个节假日,日复一日坚守着阵地。
“介入手术辐射这么大,那患者岂不是也深受其害?”有人这样问道。答案是“不会”。患者在一次手术中接触到的射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安全的。但对于需要长年累月进行介入手术的医护人员来说,面对长期、大量的射线伤害,必须每一次都做好防护,而防护主要靠“铅衣”。
介入科护士李璐介绍,“铅衣”样式有两种,一种是连体,一种是分体,这两种都属于背心式,主要护住的是躯干。然而,对于直接暴露在射线下进行手术操作的胳膊和手部没有进行任何保护,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铅衣侠”能够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时间来到今年3月16日,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刚结束一台介入手术,主任李建国正在和家属沟通术后事宜。这是一台历时1个小时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是一位57岁支气管扩张并发大咳血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急诊入市中心医院抢救。术中,介入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在X线照射下,使用导管,沿动脉血管进入肺部动脉,查找出血血管,经导管堵塞出血气管动脉,迅速控制出血。
此时,隔壁的介入室里,医务人员正在为一位主动脉狭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据悉,当天已经排满手术,“铅衣侠”在井然有序忙碌着,与生命赛跑着……
在每个手术日,科室不仅需要完成安排的手术,还要抢救当日急诊送来的病人,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做30多台手术。在介入室的器材柜里挂着上百件不同型号的导管,每次手术“铅衣侠”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器械。
“工作这么多年了,无论是工作日还是法定节假日,几乎没有离开过岗位。平日里手机全天候保持畅通,即使是深夜,手机只要响起,我们就要立马返回科室,开展急救工作。不光是我,这是我们科室每个人工作的常态。”介入科护士李璐说道。
今年是李璐从事护理工作第17个年头。2006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她就进入市中心医院工作,从实习生成为一名正式的护理工作者,她用17年的执着深爱着这份职业。李璐先后在肿瘤科、普通外科工作过。2013年,她成为介入科一名“铅衣女护士”,这一干就是10年。
介入科工作相较于病房有很大的区别,急诊病人多,哪怕是在备班期间,如果有急诊病人需要手术,都要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留宿医院也是家常便饭。在每一台手术结束后,护士都会把患者亲自送回病房,仔细交代用药和护理事宜,定期去病房探视直到患者出院。李璐的故事是介入治疗医护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在她的背后是每个介入人对生命的尊重。
仪器一灭一亮间,是生命的希望。对市中心医院“铅衣侠”来说,病人生命的延续是对他们最好的回馈。

X 关闭

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电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